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

城市遊民觀察筆記之心得



遊民是一種社會現象,不是問題,他是社會邊緣的存在,可能是因為總總原因不得已才成為遊民露宿街頭的,所以成為遊民,有的是心理因素;有些可能是不敢回家的受虐婦女與兒童;或是因為職業傷害被迫退出勞動市場,無法付出房租只好露宿街頭;更甚者,是老人遭到棄養等問題。遊民的成因有其複雜的社會因素與家庭背景,但是台灣人民對於遊民一般的印象,卻是髒亂與行乞的代名詞,甚至先入為主地認定他們會造成治安的威脅。
上網搜尋有個例子說的非常好:
創世基金會決定在萬華雁鴨公園設立平安站,為遊民提供每日的午晚餐便當、免費洗澡、簡單醫療等。當時萬華的居民曾掛白布條抗議,深怕一旦為遊民設立定點的服務站後,只會吸引更多其他地區的遊民聚集到萬華來。
平安站的站長何祺生要求居民給他三個月的時間,以社工專業人員的作法,向居民證實他們並沒有做錯。工作人員首先要求來雁鴨公園領取便當的遊民,不要將便當帶出公園外,用畢後須順道整理一下公園環境,給居民留下乾淨的印象。「我給遊民的觀念是:今日平安站的設立是社會大眾在幫助你們,所以你們也要有回饋的動作。」何祺生說。
甚至後來簡介一些工作機會,給遊民打打零工賺取收入,雖然不多但至少已可糊口,慢慢使他們與社會接觸,才可以重新接納這個社會。

1 則留言:

  1. 這位站長值得稱許,社會上總是有這樣溫暖又有正義感的人。

    其實社會被打造成現在這個模式,如果不能見容於這個模式,人民於是變成遊民,要不然可能被關在監獄或精神病房。走在主流社會的人,應該時時有人文關懷,體認到我們活得好,只是因為我們認同這個遊戲規則罷了,但是不遵守遊戲規則的人不必然是惡的,我們應該去想想這個規則是否需要反省,並且對無法遵照制式規則的人心存一點同理和關懷。

    回覆刪除